热搜词

我爱摇滚乐

Rock your life!
  •  315帖子
  •  539讨论
  •  3关注

“当众脱裤子”与“杀不死的石家庄” 解析舆论场“摇滚...

爱摇编辑 发表于 2023-7-27 13: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709 0
本帖最后由 爱摇编辑 于 2023-7-27 13:10 编辑

观点:在近期发生在石家庄的乐队歌手商演期间出现不当行为这一事件中,网民关注的焦点不再只聚焦于行为举止本身,而是围绕摇滚由“地下”走向“地上”展开激烈“拉扯”。民众在讨论这项行为,是在讨论小众文化走向大众传播的阵痛,也是在讨论艺术范畴涉足道德界限、法律边缘的“出格”,如何走好这一条平衡木,是管理者的答卷,也是创作者的考核。

7月24日,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通报,回应群众关于乐队歌手在舞台当众脱裤子的举报。通报表示,经查,河北红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糖LIVEHOUSE”)在7月22日商业演出中存在“危害社会公德”等问题;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责令该公司停业整顿,并依法对其作出警告、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涉事乐队严厉训诫。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已对涉事歌手丁某行政拘留。

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摇滚歌曲改编引争议、摇滚歌手当众脱裤子被通报——一轮又一轮的舆情浪潮,一番又一番的网民热议,让“摇滚”持续在舆论场上摇摇晃晃、滚滚而前。那么,当下的舆论场对于摇滚,整体呈现出怎样的姿态?


图:“乐队歌手当众脱裤子”相关热词 来源:人民众云

QQ图片20230727130732.png

艺术范畴和道德边界:

舆情焦点的现实尺度

针对此次事件中乐手当众脱裤子的行为,有少部分网友对此不以为意,他们认为,“摇滚就是要有点叛逆和放肆,不要用道德绑架”“这只是他们的风格和个性”,该类舆论主要聚焦于对城市包容度、对小众音乐接受度的讨论。


QQ图片20230727130908.png


网民观点

除少数声音外,大部分网民对其予以谴责和较强烈的反对,其阐述的原因主要聚焦在该行为初衷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上。一方面,部分网民指出该行为并不是摇滚精神的表达,而是为博人眼球、哗众取宠而采取的低级趣味;另一方面,不少网友称,该行为是对公共场合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影响,也是对摇滚乐自身声誉的抹黑,如B站网友“老王斯匹克”表示该行为“令摇滚之城蒙羞,摇滚必须提上裤子”。新京报、环球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都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极目新闻”发表评论,指出“歌手演出当众脱裤子被行拘,低俗的不是摇滚,是散德行的人”,将摇滚精神与猎奇装扮与低俗举止划清界限。

此次摇滚歌手这一行为引发了人们关于城市包容与艺术表现的争论,而从整体的舆情状况来看,文艺演出与社会公序良俗的统一、审美与法律道德的并行仍是人们在争议事件中做出判断的重要现实依据。如果仅仅针对一个艺术形式的行为举止是否难以理解、是否精准表达文化内核,人们尚可在艺术范围内进行探讨,但如果该形式已经突破社会成员普遍共识,引发大众不适观感,甚至涉嫌危害社会公德,则舆论将会跳出纯粹的艺术探讨,重拾法律尺度。本次舆情焦点显然给演出方、监管方都敲响了警钟,“齐鲁壹点”刊文指出,对于演出者来说,应该具有责任心和专业素养,尊重观众的感受,维护文化活动的庄重性和尊严;对于文化监管方来说,注重对演出内容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演出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不影响公众的文化接受度和价值观。

小众艺术的大众传播:

舆论聚焦的现实冲突

无论是本次对于乐队成员行为关于艺术与边界的争论,还是近期一直处于舆论焦点的“摇滚之城”石家庄,亦或是此前由《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改编的《杀不死的石家庄人》,“摇滚精神”和目前摇滚的呈现形式之间的匹配和冲突问题始终是网民尤其是乐迷所争议的焦点。

例如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的举措,对于大多数对摇滚乐没有深入了解的大众来说,“摇滚精神”和“摇滚产业”的区分并不显著,正如微信公众号“音乐先声”指出,摇滚元素早已被许多形式的商业化所利用,如常常见人穿着印有美国重金属乐队专辑封面图案T恤却只是因为其图案够酷;许多新生乐队按照流行文化审美取向打造自己音乐风格。而对于摇滚乐迷来说,他们从摇滚乐精神内核出发,认为“建‘摇滚之城’这件事本身就不‘摇滚’”“《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被真正杀死了”,该群体舆情聚焦于摇滚这一小众音乐形式在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妥协和文化阵痛,从其对于《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改编的舆论焦点中可见,其争议核心在反对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表达形式消弭摇滚精神的本质特征。

要认识到争议的核心,尤其是要真正了解常被归属为“亚文化”圈层的摇滚文化受众的真实诉求,这对于石家庄等力图挖掘城市资源、打造城市品牌、走进青年文化的城市来说,更利于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找准着力点,在最大限度不干涉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缓解文化内涵和文化表现形式间的现实冲突。


QQ图片20230727130954.png


网民观点

当我们谈论摇滚时,是在谈论什么

在知乎搜索“摇滚”相关话题,会发现除了摇滚乐本身的交流分享,也有一众人习惯将摇滚乐与个人属性相联系,例如话题“喜欢摇滚的女生是什么样的”“什么人才会听摇滚”等,可见,当下我们讨论摇滚,讨论的已经不再是音乐本身,摇滚已成为一种符号,充当着受众个体的属性标签,与其生活态度、性格个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另一方面,当下舆论场较为凸显的还有对于摇滚的“刻板印象”和怪异举止的关注,有网友表示“有些乐队只是徒有其型,完全不懂内核,染个头发纹个身,满身行头戴戒指,组个乐队就开唱”,对于此次乐队成员“当众脱裤子”的行为,亦有多家媒体报道指出,这并非首次有乐队在演出时做过类似行为。美国翻唱乐队Brass Against主唱曾于演唱会上当众在男歌迷脸上小便,“朋克教父”伊基·波普在演唱会上呕吐并在打碎的玻璃瓶碎片中打滚等奇怪行为,都曾引发激烈争议。这表明在当今舆论场上,亦存在对摇滚怪异行径的关注,极大程度超过了摇滚音乐本身的现象趋势,成为人们对摇滚的另一争议焦点。

因此,了解了当前舆论场中对于摇滚的争议和讨论焦点,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公众对摇滚精神、摇滚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启示相关方从当下舆论观点中提取借鉴,更为准确地把握舆论焦点,规避文化冲突风险,做出高效合理、贴合实际的决策。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见习舆情分析师 杨婧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